規律運動習慣,可減少上呼吸道感染
維持健康體脂肪組成
腸道要健康,只吃原型食物
「益生菌」與「益菌生」當道
均衡飲食,精準提高免疫營養素
注重壓力調節、睡眠品質
提升免疫力的五招心法
- 擺脫坐式生活,建議每周三次以上(五次更好)每次30~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。
- 不論是有氧運動(燃脂)或是重量訓練(增肌)都能夠有效減少脂肪囤積。
- 均衡飲食從原型食物開始。
- 選擇值得信賴的優質營養品,補充營養素和腸道益生菌及益菌生。
- 尋找個人舒壓方式與充足睡眠,自律神經更健康。
作者:周依琳醫師
“醫師,我的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有吃藥控制,但是冬天好冷,運動會不會讓我更容易心肌梗塞 ?“ 一位中年科技業高階主管在我門診憂心忡忡地問。
”而且,打從這個冬天開始,我的體重就開始飆升,血壓也越來越高,我該怎麼辦?”這位先生一語道出了絕大多數人的焦慮。
許多人對於冬季運動都有所顧慮,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最容易因此放棄。但平時已建立運動習慣的族群,真的需要為了氣溫下降暫時停止運動嗎?
自 2007 年開始,美國醫學會 (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, AMA ) 與美國運動醫學會 (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, ACSM ) 即大力地提倡「運動即是良藥」( Exercise is medicine, EIM )。
意即如果運動處方可以放在一個藥罐裏,那麼它絕對是最多醫師開出的處方。
這兩個醫學會聯手成立了當今的國際 EIM 組織,目標希望在全世界各國培養大量有能力開立運動處方的醫療人員,由衷希望讓更多人受惠於運動帶來的各項好處。 EIM 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運動,也因此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特別設立清楚的臨床指引。
任何人,能夠維持或提升個人心肺耐力和體力活動對於所有死亡率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等發生率都有幫助。其中,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,對於健康的各面向是最有助益的。
然而,並非所有人都可以貿然的開始運動。舉凡有心血管或新陳代謝疾病診斷,而且「有任何相關症狀」的人,都應該先經過醫師檢查和運動壓力測試後才能開始任何強度的運動。
倘若只是有心血管或是代謝性疾病的診斷,但沒有相關的臨床症狀或是不適, 是可以不必經過相關檢查,直接進行輕到中等強度運動的。
也就是說,如果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,接受藥物將血壓或血糖控制在標準值之內,而且也沒有頭暈、心悸、水腫、喘、吃多尿多喝多等等症狀,直接開始輕到中等強度的運動是沒有問題的。
對於有兩項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族群,我們也建議運動強度從輕到中等強度開始。倘若想進展到中高強度的運動,還是建議要經過相關心血管疾病的檢查再開始。
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下
決定開始運動後,學會拿捏運動強度是很重要的事。運動強度沒有絕對值,因為同樣的運動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有人覺得輕鬆,但其他人可能覺得吃力。
既然運動強度感受因人而異,我們可以運用「一邊運動可以一邊唱歌」的強度屬於輕度。而「可以一邊運動一邊講話」來代表中強度。當然,「運動當時無法講話」即代表運動強度是高的。運用這個簡單的小技巧,我們便能客觀的衡量自己當下運動的強度了。
偶爾看見報導有年輕人參加馬拉松猝死的案例。根據研究發現,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族群,運動強度絕對要從輕度開始。等身體習慣輕度運動的頻率之後,再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。切莫覺得要挑戰自我極限,一下子帶給身體極大的壓力,想要健康運動的美意反而徒增危險而不自知。
人類的腦匯整來自全身的感覺訊號,雖然並非所有身體的不對勁大腦都能化作意識讓我們察覺,但一旦大腦告訴我們「今天身體有點怪怪的時候」,通常準確性是相當高的。一旦當天察覺身體有異樣,都應該要提高警覺,避免激烈運動或是根本就不要進行運動。
高危險族群如果在冬天與三五好友聚餐,酒足飯飽後,因為體內血液大量流入胃腸道消化系統,此時心血管的血氧供應可能已稍嫌不足。短時間若又走出室外,再受到溫差影響,交感神經興奮更加重心臟缺氧的情況,急性心臟缺氧可是會要人命的。
胸悶、胸痛、喘不過氣、冒冷汗、想吐、是常見的症狀,有時疼痛甚至會轉移至左肩頸或下巴等部位。症狀若維持15分鐘以上,建議提早就醫,把握搶救心臟的黃金時間。
冬天運動保暖功夫少不得,穿得太多不排汗,穿得太少受風寒。想要穿得少又穿得暖,可如洋蔥皮層一樣一層層加上去,另外再視情況搭配帽子、圍脖、手套...等配件。原則上機能型薄型排汗衣物在底層,中層運用科技刷毛類做禦寒,外層再以防風外套做保護。當開始運動體感溫度逐漸昇高開始冒汗時,脫去中層衣物,依然能兼顧保暖與運動機能。
倘若室外天氣實在太冷,對保暖沒把握的人,在室內運動其實也是個明智的選擇。
低溫運動對心血管會造成些許額外的壓力,但並非無法解決。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人、年長者、有心血管疾病、或代謝性疾病的患者,冬季除了確實做好保暖,要謹守延長暖身與收操時間的原則,給身體多一點時間適應心肺壓力的變化。
若能有同好同行運動,不僅可以彼此敦促、增加樂趣,安全上也有照應,是相當不錯的選擇。
運動時大量的吸吐氣,冬天身體為了調節由口鼻吸入的乾冷空氣,其實經由呼吸道蒸發的水分比夏天來得多。事實上,環境的低溫只是讓我們不易察覺發汗,運動當中流失的水分不應比正常或炎熱的氣候少。反而是忽略補充水分的話,身體實際缺水的情況會比在夏天時更嚴重。